时间来到了贞观三年,凌宁也二十四岁了。
凌宁对朝廷的封赏丝毫不在意,什么太尉或者上柱国,都是浮云,兵权在手,才是硬实力。
随着匈奴被灭,凌宁也吸纳了一些骁勇的匈奴勇士进入凉州卫,这使得凉州卫的兵力再次暴涨到十八万。
不过凉州卫的战士组成比较杂,有八万大魏战士,剩下的十一万战士来自西域和匈奴,外族战士的人数已经过了大魏战士,可以说,现在的凉州卫已经有些变味了。
不是说外族战士的忠心有问题,西域和匈奴已灭,这些外族战士已经落户大魏,有了大魏户籍,所以他们的忠诚度没有问题,只不过,因为从小教育或者生活环境的不同,他们的服从性和毅力,都不如华夏子民。
另外还有个麻烦事,那就是兵力的招募也达到了瓶颈,没有更多的兵源。西域虽大,但人口少,想要扩充兵力,要么蚕食大魏地盘,要么蚕食姜国地盘。
凌宁不会去干蚕食大魏地盘这种事,不到迫不得已,凌宁绝对不会主动谋反,所以凌宁便把目标放在了姜国上。
于是乎,凌宁修书一封,送去了京都,呈给魏皇。
这是这两年内,凌宁第一次主动写信给魏皇,父子俩的关系似乎得到了改善,在信中,凌宁表达了攻打姜国的想法,而出兵的理由很简单,姜国背信弃义,所以要讨伐姜国。
这件事情上,大魏完全站在道德和道理上。
魏皇考虑后,答应了凌宁的建议,不过,魏皇不打算派朝廷大军出动,只让凉州卫进攻,不过天秦关的李思业会随时配合出兵。
凌宁收到旨意后,立即开始整顿兵马,然后以姜国背信弃义为理由,讨伐姜国,立即出兵,开始进攻姜国北部地区。
龙葵很快就得知了消息,他料到大魏会出兵报复姜国,只是没想到会是凌宁动手。而求和是不可能的,所以龙葵立即整顿大军迎战。
姜国大军虽然骁勇,但在凉州卫面前,还是逊色几分,尤其是玄甲龙骧出战,几乎是攻无不克,战无不胜。
四个月的时间,凉州卫拿下了姜国北部六州之地。
这次出兵对凉州卫而言,算是以战练兵,检验了凉州卫的战斗力,同时占领地的姜国百姓,又是一笔不小的兵源。
而拿下六州之地后,凌宁便停止进攻。
他出兵,只是为了抢地盘,扩大兵源,如果再打下去,就开始打持久战,到时候战况一旦胶着,对凌宁不利,到时候好处变坏处。
而停战的同时,凌宁给龙葵修书一封,告诉她占领的六州之地,就是姜国背信弃义付出的代价。
龙葵没有解决雍亲王龙傲,也不想和凌宁死战,所以面对凌宁的停战,龙葵只能忍气吞声下来,这也给龙葵一个提醒,如果一直无法解决龙傲,无法将姜国的权力统一,那么此消彼长,大魏会越来越强,姜国会越来越弱,到那时候,就不是丢失六州之地,而是整个姜国。
瞧瞧现在的大魏,蒸蒸日上,摊丁入亩三年的时间,人口、经济不断增长,越来越繁华,一个盛世正在出现。
可以说,凌宁攻打姜国,让龙葵下定了决心。
贞观三年八月二十日,龙葵突然下手,以卖国罪抓捕了雍亲王龙傲在内的姜国皇族成员,直接处斩,手段干脆利索。
此举也惹得一些姜国皇族起兵谋反,但龙葵早就做好了万全之策,直接派兵镇压,到贞观三年末,便将动乱扫除干净。
新的一年,龙葵也效仿魏皇,更改了年号,并且开展改革和变法。
可惜,变法改革不是一蹴而就,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即便是魏皇,都用几年的时间不断推动,龙葵想直接达到摊丁入亩,根本不可能,整个姜国的门阀、世家都不会同意的。
所以姜国要赶上大魏,根本不可能。
而增加了六州之地的凌宁,经过一系列的募兵,凉州卫的兵力过了二十万,玄甲龙骧的兵力也过了一万两千人。
至此,手握雄厚兵力的凌宁,再也后顾之忧,即便是魏皇出兵来围剿,凌宁也丝毫不担心。
常言道,待我入关,自有大儒替我辩经。
随着凌宁手握重兵,似乎大魏将来就是他的,所以有不少官员向凌宁示好,开始拥护凌宁。但是魏皇却始终不立凌宁为太子,太子之位也一直空悬。
。。。
时间如流水,不知不觉间,时间已经来到了贞观四年,八月十五,中秋佳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