具体的方式为:
计划可以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实施,在自己奉命破坏的关键节点环节,爆张安平“通共”事件。
如此一来,自己绝对会被带走调查,而且是极其高规格的调查,到时候不管自己手里有什么工作,全都会陷入停滞状态。
甚至连自己的布置,都会因此全部失效!
这就能保证八路军获得一批军援——他知道以国民党顽固派的尿性,绝对不可能眼睁睁的看着八路军全员换装,只要有一批八路军获得军援,顽固派就得急红眼了,到时候一定会被逼迫就范。
如此一来,八路军吃到了一定的实惠,而国军也会不得不停止消极抗战。
接下来哪怕是豫湘桂战役如期爆,国军必然会动用全力,而不是将美械师(半美械师)藏起来,只有少数分散布防。
而让自己被调查的通共事件,到时候真相水落石出,所有的锅全都是毛仁凤的。
确定了要进行自己的秘密计划后,张安平便开始动起来。
……
想要让美国人逼迫国民政府顽固派就范,就得让美国人意识到这个软肋的存在。
毫无疑问,张安平的突破口就在自己的好基友佐克上校身上。
接下来的一段时间,张安平跟佐克的交往频繁,双方进行了各种思想的碰撞,在张安平刻意的诱导下,佐克终于成功的生出了一种想法:
国军好像并不是没有可替代性!
在中国战场,还有一支部队,一直活跃于敌后,从全面抗战爆开始至今,这支部队一直在跟日军作战,而且越打越强。
于是,佐克灵机一动,牵头成立了一个观察团,以军事交流的名义前往八路军控制区域进行观察。
面对这支规格不高的观察团,国民政府方面虽然重视,但重视程度终究是有限的,军统从侍从室领到了添堵的任务的情况下,老戴并没有动用自己的王牌张安平,而是派遣了几名特务以警卫的身份参与了观察团。
观察团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在八路军控制区域内观察了一通,期间更是观察了赫赫有名的晋西北独立团——可惜彼时有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作陪。
观察一圈结束后,观察团并未直接回来,而是绕道去了新四军的控制区域,前往新四军的换装旅进行了军事访问。
按照美国代表团的想法,他们要为新四军进行大规模的换装,整个新四军都会换装美械(仅仅指轻武器)。
但实操中终究是受到了国民政府的强烈反对,在换装了四个旅以后,支援就此中断。
观察团此次前往新四军,另一目的就是确认新四军的换装旅到底值不值得美军的投入。
他们在此之前虽然收到了很多新四军方面交来的战报,不少战报都附有照片,可代表团终究是受到了国民政府刻意营造的信息茧房的干扰,纵然张安平就在第三战区,面对这种人为营造的信息茧房,他也难以破除——所以代表团并未完全认同新四军换装旅的战斗力。
他们的认知依然是“游而不击”这四个字。
即使佐克不止一次的讲述,但顽固的认知可不会因为佐克的话而改变。
这一次观察团的行程,也是佐克有意让这些官老爷接触接触下新四军,实地考察一番,借以改变他们对新四军、八路军固有的印象。
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。
还别说,八路军控制区的访问还真让观察团的老爷们改变了看法,这也是他们同意了佐克的意见前往新四军的原因。
接下来的江南之行,让观察团更是大开眼界,他们没想到新四军的换装旅居然有如此战斗能力——面对日寇的扫荡,本应该游而不击的他们跟日军大打正面作战,不仅没有被日寇打败,反而接连打出了多个胜仗,最终粉碎了日军投入日伪军过七万人的扫荡。
这一番胜仗让佐克的底气更足了,于是,他向观察团的众人灌输起了他的理念:
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!
虽然我们的战略是先欧后亚,但这不意味着对亚洲不管不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