末了,她抬起了头,望向窗外浩渺的星空,忽然笑了。
“你想纵横草原,我一定会带你去。我保证,你的心愿早晚定会达成。”
二十五、性子野了
常欢去参加初赛了,果不其然成绩出色,进入复赛。
接下来就要随军去北山拉练。北山就在城郊,离家不远,车程大概三个小时左右。
但常欢走之前仍和毓华约好了隔天将作业本送回给她批改,并带走了毓华为她新制的认字卡。
还向她承诺自己即便在比赛间隙也会温习各项功课。
如此常欢便独自去了军营,展开了为期两周多的特别“军旅生涯”。
隔天军营会派车运送物资,老徐特批常欢作业本由物资车随车带回。
过不了几天,就有佳话传冯督军耳里,道是老徐两口子真是大善人,对收养的孤女如此尽心。
冯督军甚感欣慰,认为是主耶稣基督显了神迹,福泽子民,给世间普罗种下慧善灵根。
恰巧此时有来自英国《泰晤士报》的记者詹姆斯先生前来采访西北军自治事宜,说要在副刊《远东人物周刊》上发表一期关于中国军官的群像传,除了冯督军外问是否还有别的人选。
冯督军当下推荐了老徐,说他是军中难得一见的高知识分子;夫人懂英语,能做翻译;收养的孤女又是把金嗓子,且人极为聪明,过目不忘。
詹姆斯一听就感兴趣了,立刻敲板定了采访老徐一家。
“我可是力荐你们一家三口,给你出风头的机会。记得不要在洋鬼子面前丢了咱混成旅的脸。”冯督军叫来老徐,让他提前准备起来。
老徐感激涕零,当下铭誓绝不有负督军栽培之恩,必要让洋鬼子们瞧瞧西北在冯督军的治下变得怎样勃勃生机。
回到家后,老徐去二楼卧室找毓华,门没关严,开了一条小缝。
见她正坐在窗口的桌旁,认真批改今日随物资车送到的常欢作业,神态十分专注。
房内静极了,只能听到她细微的呼吸声,和偶尔传来的叹息声。
“这孩子,又写错别字。”毓华呢喃轻语。
她的背影是这样挺拔而娟秀,不论读书,吃饭抑或说话,都如根植于泥壤中的一丛柳树,身姿看似纤瘦柔弱,却能屹定风中。
于两年前而言,真是大不一样了。
他想,有她的家里,每当归时,自己仿佛也能获得一种安定的力量。
毓华隐约听到门口的动静,转过头见是他:“怎么站在门口?有事吗?”
老徐清了清嗓子:“楼下的梨花开了一半了,再过半个月大概是全盛的花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