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们需要考虑的不是文章本身的含义。
而是出题者的思想。
出题者为什么要问出这个问题。
这才是核心所在。
而这个道理,是他们在课本上和绝大部分老师口中绝对听不到的,陆渊也是在年少时碰见一位好老师,才在多年之后,明白了这个道理。
当时那位老师只给他讲了两句话。
第一句话是,阅读理解,或者说,绝大部分与思考有关的题目,都是在无限之内去探索有限。
当然。
当时的陆渊确实没听懂。
要不然,他也不会因为这个问题,得到这个经验。
但下一句话,任何人都能听明白。
也就是第二句话。
如果你想要拿到阅读理解的高分,起码不至于四十分的分数你只拿到五分,那就要去揣摩出题人的用意,而不是真的思考这句话在文中的用意,而如果你实在把握不住其中的意义,摸不透出题人的想法,最好的办法就是往你认为的核心意思上靠拢,对于歌颂正义的行为,如果你只写几个字,表示这么做是正确的,跟正义不怎么搭边,自然就会被扣分,甚至是不给分,但如果你在后面多些一些类似的词,比如说,这个人也是正直的,他通过文中怎样怎样的表现,阻止了什么邪恶的事,是值得我们学习的,总之就是往核心意思上靠拢,获得分数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,毕竟,正义和邪恶是对立的,正直的人做的事,按逻辑来讲也是正义的,这远比一个正确,要准确的多,而且,有很多词的意思是可以通用的,指不定就能让你得到不少分。
当然了。
后者是取巧的方法。
见效快。
但治标不治本。
陆渊也正是凭借后者。
在极短的时间里,把阅读理解的分数从原本的四十分得五,提升到了四十分能得三十分左右,直接提升了二十多分的数值,可以说离谱。
不过,前者。
也就是在无限中寻求有限。
是他在很久很久以后。
已经毕业之后。
才明白的道理。
因此,明白了也就明白了。
用不上是真的。
毕竟,毕业之后,也没人会去要求你做阅读理解。
现实的社会也不考阅读理解。
而这个道理,代换到命运之眼,也是可以通用的。
命运之眼可以给出无数条路线。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但命运具体会走向哪一条路线。
谁也说不准。
看上去百分之九十九会生的未来和看上去百分之一会生的未来,在不生这件事的概率上,诡异的是百分之五十对百分之五十,换句话说,一半的可能是生这个理论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未来,但还有一半的可能是生百分之一的未来,毕竟,偶然是不确定的。
谁也无法预料到偶然。
很多事也正是如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