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短跑中,上肢的摆动和下肢的蹬地是相互配合的两个关键动作,核心肌群处于两者之间,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。
这个人人都知道。
问题是怎么优化到直线路线上呢?
劳逸是这样做的,从下肢来看,当腿部肌肉,股四头肌、腘绳肌、小腿三头肌,力蹬地时,产生的力量会沿着骨骼向上传递,经过髋部。
此时核心肌群中的髋部屈肌、伸肌等会参与进来,对力量进行整合与调节,然后将其继续向上传递到脊柱及躯干部分。
接着上肢摆动产生的力量也会通过核心区域进行中转。
然后,摆臂时,背阔肌、胸大肌等的力量通过核心与下肢蹬地力量汇合,形成一个围绕身体中轴线的合力。
推动身体沿着直线向前加!
那这么做的前置条件又是什么呢?
还是强大无比质量极高的钢铁核心。
如果如果核心力量不足,这种力量传递就会出现“断点”。
导致力量分散,身体姿态就反而容易失衡。
出现左右摇摆以试图重新找回平衡的情况。
劳逸这里做的,一点毛病都没有。
果然和苏神预料的一样。
这对于劳逸来说。
根本不是问题。
其次采取肌肉协同模式。
原本核心肌群与上下肢肌肉之间存在着特定的协同收缩模式。
以刚刚起跑阶段为例。
在听到枪响后,劳逸下肢快蹬伸,同时核心肌群中的腹直肌、腹斜肌会与上肢的三角肌、肱二头肌等协同收缩。
使得身体能够迅摆脱静止状态。
并沿着——直线向前冲出去。
加阶段。
随着步频和步幅的稳定,这种协同收缩模式依然持续挥作用。
只要保持身体各部位力量的均衡输出和合理传递,避免因某一部位力量过大或过小而打破身体的运动状态。
就依然可以保持更好的直线运动线路!
这些具体的身体掌控运转。
每一条都是直指劳逸需要改进的核心问题点。
让他在跑动过程中能够减少左右的偏移。
进一步维持住直线运动的路线。
你只要跑短跑,哪怕你是体育生,你都应该知道,如果你左右摇摆次数越多,你实际的跑动距离就会越大。
最佳的位置永远是一条直线。
最短的距离永远是一条直线。
如何让自己的身体更好地稳定在这一条直线上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