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,确立官员任职原则。
乡级官员,以任用所在县通过公务考核人员为主,但须临近乡镇任职,不得本乡为官。
县级官员,以任用所在省通过公务考核人员为主,正副主官不得本县就职。
府级、单列市官员,各部正副主官由中枢选调,全国通任,不得本府本市为官。
省级官员,如府制,主次官员地方以及中枢为官各不得少于五年。职务行为免责同长史府。
第八,各级官员选用,严格执行避亲原则,回避原则。
第九,官员违反规定重罪,终身追责,祸及三代……
这是一部系统性文件,洋洋洒洒六十几条,两万余字,大抵将官员任用制度讲明白讲透彻。
《官员职务条例》,把他理解为员工手册就对了,责任权力、降职晋升,奖励惩罚、考试考核,大抵讲的这些。
选官任官制度更改,那么这个职务条例也就必须做出相应调整。
《议政会改制方案》
议政会,这个机构是干什么的?
简单来说就是给有社会地位的人说话的机会,最大限度的笼络社会精英阶层,群策群力,共同维护统治。
在大明,虽然没有类似的机构,但官员办事,也是经常将士绅请在一起商议的。
所以议政会这种模式也没什么稀奇的,并非舶来品。
在瀛州,除了士绅之外,则又增加了工商阶层。
自中枢至县治,一套体系下来,留给穷棒子造反的余地不多了。
瀛州的所谓议员,不是选举出来的,而是推荐。
怎么推荐?
工商地主,按缴税额度。
文教医疗,按知名度。
退役军人,则按过往军功军衔。
致仕官员,则按过往品级考评。
一个乡,议员不过九人,每月一会,没有俸禄。
一个县,议员不过三十人,每季度一会,没有俸禄,报销食宿路费。
一个府,议员不过五十人,每季度一会,没有俸禄,报销食宿路费。
按规定,府以下议政会只允许讨论几个方面议题。
民生工程、城镇建设、弹劾官员不法、督促案件执行。
中枢议政会权力则完全不同。
有常委,设例会,开俸禄,每年一大会。
有提案权、弹劾权、立法审议权、重大事务讨论投票权。
官府天生具备惰性,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,屎尿不兜不住了都懒得去清理。
议政会的设立,确实极大促进了民生建设,瀛州立国这么多年,其实就是在蛮荒土地上搞建设。